1、老一辈结婚的时候,男的都要陪未婚妻去上海一趟,买些结婚用的衣料或者衣服。一对小夫妻去了上海“一百”(第一百货)。男的对营业员说:“买的确良衣服。”(的确良,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合成纤维纺织物,英文dacron的音译,现在被称作“涤纶”)营业员看了看乡下来的小夫妻,懒洋洋的说:“专用券。”因为那个时候是凭票的。因为小夫妻听不懂上海话,以为是在说“转一圈”。心想,可能的确良衣服非常紧俏,现在正缺货,要让他们转一圈之后再过来看看。没办法,好不容易来一趟上海,总要买到的,再说,从来没到上海一百来过,逛一逛也好的,转一圈就转一圈。于是小夫妻就认认真真在整个一百转了一圈,看到了许多原来只是听说过的东西。等到转了一圈,也过去了2个多小时,再次来到买衣服的柜台。男的说:买的确良衣服。营业员看了看,依然懒洋洋的说:专用券!小夫妻想,这个的确良真难买啊,看来还没有货!那就再转一圈吧!于是又把一百角角落落都看了个遍。这样又过去了差不多2小时。等到他们满怀希望回到那个卖的确良衣服柜台的时候,营业员居然告诉他们:打烊关门了!小夫妻俩非常懊恼,回去逢人便说:现在的确良简直太紧俏了,我们到一百一天里转了两圈,居然还没到货!
2、以前照相馆没有照彩色照片的,都是照完黑白照之后,照相馆的师傅用手工在照片上着色的。于是一对小夫妻去拍结婚照。照相馆老板是个山东人,问:着不着色?(意思是要不要彩色的)小夫妻听不懂山东话,以为问他们“扎不扎丝”(扎丝:吴方言,意思是小便)。心想,拍个照还那么长时间啊,需要做那么充分的准备工作?于是男的就问女的:“你要不要‘扎丝’?”女的摇头:不用。男的想,我还是“扎”一下吧,省得到时候尿急。于是跟老板说:“我要‘扎’,她不要‘扎’。”老板一听,说:“不行的,要么都不‘着’,要么一起‘着’!”小夫妻俩更不懂了:要么都不“扎丝”,要么一起“扎丝”,这破照相馆定的是什么规矩啊?!
评论